首页 > 记者调查 > 内容

向小田:治理雾霾能不能承受关闭污染企业的阵痛?
发布时间:2015/12/20 23:54:57   作者:佚名   点击:

  ◎向小田

  前几天笔者到北京出差,正好碰上严重雾霾,躲在酒店里面看外面的天,灰蒙蒙的,像极了本世纪初在北京见过的沙尘暴天气。

  北京,一座充满了希望和梦想的城市,即便是空气恶化,但依然有许多人爱着它,离不开它。北京给予任何一个白手起家的人的机会比中国许多城市都多。如果你是这十年来在北京生活和居住的人,会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一面是恶化的自然环境,另一面确实是商业的乐土。

  实际上,不仅仅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迅速崛起的超级大城市,其自身的硬件完善速度(更不要说软件)同样赶不上人口规模的增速。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自然环境恶化的现象,这好像发展中的必然,或许没有多少人会真的介意。

  笔者在北京的时候,听到的无非是抱怨河北重工业污染的议论。具体来说,很多北京人认为,北京周边的重工业,对这个首都城市有一种负面影响。即便是在北京的人们已经充分享受了经济增长的巨大成果,而位于四郊的人们却还要在重工业里面捞一口饭吃。

  为什么一个解决了贫困人口、培育了众多创新型的科技企业,拥有全中国庞大资源调配能力的城市,在迅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之后,却在提供基本的干净空气方面出了问题呢?

  我们必须承认,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在过去的数年中,政策并不十分有效。这种不有效的根源,还是在于原有的扭曲的经济结构。正是被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所拖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显得十分艰难,甚至在某些时候会被拉回到老路上,于是我们更加难以摆脱环境恶化的命运。

  如果深入研究,你会发现,就在北京,这个早已定义为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经济)的城市,依然遍布许多水泥、建材、家具以及毛纺企业使用着燃煤锅炉等这种老旧设备。这些企业是可以限产、停产,但是它们却支撑着这个城市一部分的经济。没有这些企业,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又会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在一部分人吃饱饭和另外一部分人享受干净空气之间,有时候迫不得已需要选择前者。

  笔者相信,即便是北京所有的有可能存在污染的企业全部停产,雾霾天气亦难完全消除。因为笔者乘坐火车自南向北,过了徐州之后,沿途路城市莫不是雾霾重重,有的与北京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关停企业并不是好方法,即便关停了北京的企业,能关停河北的企业吗?能关停山西的企业吗?在经济下行严峻的形势,企业不生产,情况可能更糟。

  雾霾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确确实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陷入了某种困境。有时候,北京的朋友会说,再这样雾霾下去就不得不换一个城市生活了。但过了许久,换城市的寥寥可数。就连普通人都很难下决心,更何况经济的决策者。

  我们也许还得忍受几年的雾霾,也要应对中国经济数年间转型的阵痛。应对这一切,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都得有所准备。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上一篇:减雾霾调峰谷 “多赢”电采暖为何遭遇推广难
下一篇:周大地:能源投资不能把以后的饭N?ST?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