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者调查 > 内容

史上g%Ní?t?>?-??? 污染治理考验东三省GDP
发布时间:2015/11/19 21:59:24   作者:佚名   点击:

◎每经记者 张雯

  长春、沈阳、哈尔滨,三个东北省会城市在进入11月后先后遭遇重霾袭击。

  目前,东北地区已进入冬季供暖季,辽宁省大范围雾霾持续近3日仍没有消散。辽宁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9日上午介绍,此次雾霾是2014年辽宁全面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以来,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污染最重的一次;向北看,11月以来吉林与黑龙江省内多地也遭遇严重雾霾,长春与哈尔滨也是霾值爆表。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9日表示,针对本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环保部已要求相关省(市)密切关注污染形势,全力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采取减排限行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重污染的危害。

  据亚行和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以疾病成本估算约为GDP的1.2%。在多位经济学家所做的经济学分析中,重污、重耗、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应为雾霾负责,反思雾霾将帮助撇掉经济发展表面的那层泡沫。本已蹒跚而行的东北地区经济,又该如何面对这场与霾的遭遇战?

  长春指秸秆焚烧为霾源

   从2013年哈尔滨遭遇重霾袭击的新闻爆出开始,3年来每年供暖季里的重霾天气都备受舆论关注。

  与以往两年相比,今年的东北三地雾霾格外“爆表”:在长春,参加CBA第2轮比赛的队员不得不用手和球衣捂着口鼻进行热身环节;11月8日,沈阳PM2.5浓度一度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哈尔滨当地媒体亦发布实时报道,称11月9日哈尔滨市仍被雾霾笼罩,主城区烟雾弥漫,空气质量指数仍在300以上。

  遭遇重度雾霾袭击后,长春率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这个由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气象、环境监测等部门专家一起出席的发布会上,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室主任曲丹指出,虽然入秋以来长春PM2.5浓度峰值形成的空气质量指数全国倒数第一,但今年雾霾浓度均值已为3年来最低水平。其拿出3年来一个细分数据显示,若均以每年1月1日到10月31日总监测304天来看,2013年达到六级严重污染天数为13天,2014年为5天,2015年仅为3天。

  此外,会上指出,秸秆焚烧是秋季重度烟霾天气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整个吉林地区正拉开对抗“秸秆焚烧”的大阵势。检索吉林省环境保护厅11月1日至11月9日的“地方动态”,13条吉林各地市的“地方动态”里就有4条关于“禁烧秸秆”。

  “秸秆焚烧有一个集中的时间段,从目前数据来看焚烧秸秆不会对雾霾天气形成如此持续的影响,综合来分析整个东北地区的雾霾情况应与焚烧秸秆有关联但关联不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先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应该说,短时间内形成如此高浓度的PM2.5,还是与东北地区供暖期开始,同时局部地区又没有形成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污染源不断叠加有关。”

  国家环保部预计,11月10~14日期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主要城市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总体不利,受供暖期污染排放影响,东北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

  东北经济走上“平衡木”

   连续3年出现的重霾现象,让本已蹒跚而行的东北地区经济,不得不走上空气污染治理与发力发展间的“平衡木”。

  近日,31个省份前三季度GDP数据出炉,东北三省排名依然靠后:辽宁以2.7%的增速垫底;黑龙江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5%,排名倒数第三;吉林前三季度GDP增速为6.3%,排名倒数第四。

  一方面是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地区经济增长,一方面是如何在重重霾伏下实现突围,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二者间本不应形成对立矛盾关系,但却实实在在摆在了东北地区面前。

  2013年,黑龙江省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治霾,2014年,这笔项目款上升到7.66亿元;相较之下,辽宁则投入治霾大手笔,据媒体公开报道,2013年6月,辽宁启动“蓝天工程”,全省5800多个项目共需资金2100亿元。而在资金投入之外,工地停工、工厂停产等带来更大的沉没成本。

  “这个问题应该分时间段来分析,短期而言,我们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机会限产限耗来治霾,赢得这场抗霾战争;长期而言,借鉴欧美经验的话,真正实现了经济转型、行业升级的话实际上会给我们赢得更多发展经济的空间和机会,”一位东北地区工信委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我们看来,治雾霾是必须的,但说心里话,短期内通过这些限制性手段实现治霾,对本地经济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现在社会总以GDP排名论英雄,我们似乎面临增速落后难堪、重度雾霾来了又难堪的两难处境,真的是走‘平衡木’的感觉”。

  “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这两者的对立已经是老话题了,”王先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东北地区此次持续性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是与不利气象条件关联密切,但要治理环境、理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某些行业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这也是要治理环境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上一篇:北京启动跨年大气污染执法季 锅炉排放是重点
下一篇:“两桶油”净利齐减 改革突围展露端倪

发表评论